百科网-一家专注于互联网知识问答的网站!
百科网 > 营养 > 正文

《雍正王朝》年羹尧西北用兵杀运粮官罢巡抚,为什么不敢杀邬思道?

发布时间:2023-09-19 08:43:15 来源:互联网投稿 阅读次数: 360 本文有: 10054个字 大约需要阅读时间: 26分钟
优质回答:

《雍正王朝》中,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在西北平定罗布藏丹增时,统领二十三万兵马,节制西部四省,巡抚、藩台、臬台,各级地方大员、军前皇亲国戚,年羹尧都可先斩后奏。就连被雍正打击报复,派往西北军前效力的九阿哥允禟,都被他震慑得大气不敢喘,一不小心掉脑袋。特别是各省负责给他押送粮草的押粮官,或因为误时,或因为数目不对,或因为心情不好,都被年羹尧杀了,以至于数省押粮官不敢给他押粮,找不到人敢给他押粮。其时,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因为粮草不足,没人愿意、也没人敢去给年羹尧押送粮草的问题。此时在田文镜府里做幕僚的邬思道,却主动向田文镜领此差事,田文镜和一众官员都震惊了,邬思道却说:“放心,年羹尧还杀不了我。”为什么年羹尧杀不了邬思道呢?如题,为什么年羹尧不敢杀邬思道呢?详细分析见下:为什么年羹尧不敢杀邬思道年羹尧节制西北四省,杀各级官员,那是因为他有权随机应变,所以他敢杀。可是邬先生有他的特殊性,田文镜和别人不知道,年羹尧和李卫一定是知道的,那就是邬思道与雍正过去的关系。在这层关系下,加上年羹尧也与邬思道有交情,杀了邬思道,自己也将面临灾祸。杀邬思道这种事情,对别的不知雍正与邬思道关系的人、不知邬思道才学的人、与邬思道没关系的人而言,将邬思道杀了,最多就是犯了杀人罪。若是雍正知道了,指不定明罚暗赏。可是,对于年羹尧和李卫而言,没有雍正的旨意,擅自杀了邬思道,一定会让雍正猜忌自己,特别是年羹尧。年羹尧这样节制四省,统领二十三万兵马,一个实实在在的土皇帝。邬思道去西北给年羹尧送军粮这件事情,田文镜这等邀功、“逢君之好”的人,是一定会告诉雍正的;知道此消息的官员和民众想必也会嚼嚼舌头的。也就是说,邬思道押送军粮到西北,与年羹尧会面的事情,雍正一定是知道的。这事,对雍正来说,实在太可怕了。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加上一个智慧超群、擅长搞阴谋、雍正曾经想杀的邬思道,两人若是坏心思走到一起,必将天下打乱,顿失半壁江山。而对年羹尧来说,此时虽为大将军,可是若不精心设计,他的大权,也就是雍正几道圣旨就可以夺去了的,他还需要依附雍正。不管什么理由,如果年羹尧杀了邬思道,那么一定会让雍正怀疑是不是年羹尧自己有想搞事情的心思被邬思道看到了,所以灭了口;或者,邬思道给年羹尧献了什么计策,只有死人财最安全,所以年羹尧将他杀了。这都是雍正不敢不警惕的。因此,年羹尧不敢杀邬思道,杀了邬思道,雍正瞬间怀疑他头上,他将瞬间陨落。别人擅杀邬思道可以,独年羹尧和李卫不可以,擅杀了,必将祸从天降。为什么年羹尧杀不了邬思道呢?邬思道信心满满地表示年羹尧杀不了他,其实是邬思道看透了局势、看透了年羹尧才说出此话的。一方面,从年羹尧在西北的局势上看年羹尧虽然抱有坏心思,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但是更有可能年羹尧围是围住了,确实是“难以找到”叛军。到过西北,或者看看地图的朋友就容易理解了,西北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全凭人力不是那么容易找的。所以年羹尧每天都派人去找,杀“找不到叛军”的人的全家。当然,被杀的人可能有两类,一是确实没找到,年羹尧按军法从事,毕竟“围而不打”只是策略,如果可以掌握详细敌情,那是最好的;二是,找到了叛军,可是年羹尧因为“围而不打”的策略,不好随意开战,所以灭口。不过,两类人中前一种的居多。因为难以保证年羹尧身边有雍正耳目,毕竟雍正爷是出了名的耳目强大的帝王,找到叛军这种消息,很容易泄漏的,若是年羹尧为了“围而不打”策略灭口的事被揭发的话,年羹尧的下场比建功后被诛杀还要惨。因此,从大概率上看,年羹尧有可能是遇到了找不大叛军的可能,这就需要邬思道那样的智慧辅助。不过“找不到叛军”这个问题,还不是年羹尧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年羹尧面临的问题是,找到叛军后,什么时候打合适!只有在合适的时机下,打了胜仗,对年羹尧才是最好的。若是在不合适的情况下打了胜仗,年羹尧的结局只有一个字,惨!而对西北,对雍正朝,对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看得最透彻的人,莫过于邬先生。因此,从西北局势,从年羹尧自身利益来看,他特别需要邬先生这样一个人,来点化他一下。所以,看似邬先生是为田文镜押粮而来,其实邬先生是为年羹尧而来,也是为了雍正朝而来(为雍正再立一功,也是希望雍正念着那么多年的交情,能放他一马就放他一马)。年羹尧:“先生千里而来,总不会为了区区五千石粮草吧……必有以教我,是吗?”邬思道:“知我者,亮工也。亮工,你应该知道,这一仗你如果打不胜,或者劳师糜饷,找不到叛军决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年羹尧:“我知道,皇上的位子都将坐不稳!”邬思道:“为了你能在西北平定叛军,皇上已经掏空了国库,而且得罪了普天下的官员。现在,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你,只等你一失败,外患内忧就将一齐爆发!亮工,你的干系比天还大呀。”另一方面,邬先生看透了年羹尧西北打仗,难确实难了一些。可是,对年羹尧更难的是什么时候打这个胜仗。年羹尧虽然混迹官场那么多年,可是这种牵涉朝廷根本,天下安定,以及个人身家性命建功后如何保身等问题,他没经历过,也没足够的智慧去面对。邬思道与年羹尧交往那么多年,邬先生通过他知道的,年羹尧西北所做的事情,杀了什么人,对局势有个判断,年羹尧可能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有的心思,邬思道估计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他看透了,此时年羹尧需要他这样的人去指点他一下。邬思道从年羹尧过去那些事情,对他个人本性有个深入的理解。比如年羹尧为了向四爷献媚示好,派自己的妹子年秋月,来照顾被四爷奉为师的落魄书生邬思道;年羹尧屠杀江夏镇,私吞江夏镇财富;再夺嫡期间,年羹尧左右摇摆,等事情。邬思道必然知道年羹尧是那种功名心强,贪财等人,而通常此类人又最是怕死之人。加上年羹尧的智慧远远不如邬思道,年羹尧杀不了他,以及邬思道知道因为他与雍正的关系,年羹尧对他还是很敬重,很有感情的,年羹尧是不会杀他的。另外,对年羹尧来说,也没必要杀邬思道。彼此利益不相冲突,杀他反而会给自己惹祸,所以没必要杀。所以,从邬思道对年羹尧的了解,邬思道断定,年羹尧个人处境很是复杂之时,他是不会杀了自己的。从能力、从情感上,年羹尧也是不会杀,也杀不了他的。从利益上看,也没必要杀他。结语总的来说,年羹尧不杀邬思道,是因为他杀不了,不敢杀,不愿杀,更没必要杀,是年羹尧综合分析利益的判断。以上是个人分析,望各位批评指正,欢迎评论交流。

其他网友观点

导读:为何邬思道敢去送粮食,他不怕被年羹尧干掉吗?年羹尧为什么对邬思道礼敬有加?两点可以说明:一、邬思道和雍正的关系;二、邬思道手里有年羹尧的把柄吗?别人都不敢去送,他为何那么自信。邬思道的特殊身份注定了年羹尧不敢惹他邬思道,早年间是有名的大才子,参加科举考试,府试乡试连战连捷,康熙三十六年他应试参加南京春闱,三场考下来,觉得没啥大问题,邬大才子自信满满,料定自己肯定在三甲之列,稍微次点也能进个前十名。考试结果出来“邬思道”三个字居然在副榜的末尾。邬思道那个气啊,搁谁谁能忍,邬思道经过仔细打听,原来这南闱的主考副主考都是捞钱的好手,谁出的银子多谁就排前面。邬思道哪里能忍得这口气,他召集了其他四百余名落榜士子大闹贡院,抬着财神爷放到贡院正堂,并且作联一副,却写的甚么?往上一瞧原来是:左丘明有眼无珠,不辩黑黄却认家兄。赵子龙浑身是胆,但见孔方即是乃父。当时,这事儿闹得挺大,最后让康熙知道了,罢免了好些官员,而邬思道作为闹事儿的带头大哥,被全国缉拿,但邬大才子毕竟饱读史书,闹完之后,拍拍屁股走人了,结果没抓到。邬思道与雍正的特殊关系年羹尧不是不知道邬思道在外逃亡数十年,腿在逃亡的路上被水匪打断了,落了一个残疾,这时适逢孝庄皇太后殡天,天下大赦,邬思道才敢露面,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也是巧了,胤禛此刻正在此地找盐商们筹钱修河堤呢。胤禛的门人戴铎正好和邬思道是同乡,有一天,他们在一座桥头遇上了,这邬思道正在感慨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喊,转过身去,原来是同乡啊,真个是他乡遇故知,二人握手拥抱寒暄一番。戴铎就把胤禛做了一番介绍,说此人是京城皇商,位列第四。话说这胤禛早就听过邬思道的才名,有心纳入他的门下,于是一行人找了家酒馆话说天下大事去了。胤禛有心纳入邬思道,无奈邬思道牵挂着初恋情人他的表姐,无心在此地多留,第二天一早便赴京去找表妹了。岂料表姐早已嫁作他人妇,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而且他表妹夫党逢恩和他姑父金玉泽的都是八爷的人,邬思道心灰意冷间,与这二位喝酒聊天,不晓得罪了此二人,差点被灭口,幸亏续姑姑对他很好,半夜给了他口信,并给了他一些细软,邬思道方得出逃。邬思道本就身体残疾,再加上心力交瘁,半路上晕倒在一个破庙门口,正好胤禛府里的性因和尚也在替胤禛寻访他,就此救了他,并告诉他此时恐怕只有四爷才能保他周全。从此,邬思道投入了胤禛门下。话说这胤禛本就仰慕邬思道的才华,本想以师礼待邬思道,但邬思道说,胤禛的老师顾八代老先生和他的父亲是同年,所以他不敢以师傅相称,故而他们以朋友之谊相待。这邬思道在胤禛府里抵得上半个主子,胤禛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尊重邬思道,如有违反定会严惩,还真有位小管家嘲笑邬思道是个瘸子,结果被发配给披甲人为奴了,此处暂且不表。邬思道在雍王府不但帮助胤禛夺嫡出谋划策,而且还负责教导胤禛的儿子们,这其中教导出了一位帝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十全宝宝乾隆),由此可见,邬思道在雍王府的地位,他属于胤禛的朋友,而年羹尧只是胤禛的奴才,二者地位不同!邬思道去运粮,年羹尧为何不敢杀他,原来邬思道握着年羹尧的把柄呢话说,康熙率领众皇子和大臣去热河行宫打猎,太子胤礽在夜间与郑春华苟合,被康熙发现。康熙于当晚囚禁了胤礽,顺带着也囚禁了大阿哥(老大是因为在太子宫里放了灵符等东西诅咒太子,被三阿哥给揭发了)还有老十三胤祥(囚禁胤祥是因为众指认出调凌普的兵进热河行宫的笔记是胤祥的,细节此处不表)康熙召集众皇子们训斥了一番,然后让各自反省去了。而此次胤禛带着邬思道和年羹尧、戴铎等人,半夜见康熙突来传口谕,小太监传给了年羹尧,年羹尧告诉了胤禛,大概意思是要胤禛去戒得居陪大阿哥、胤礽和胤祥。胤禛吃惊地抬起了头,脸色急剧地变幻着,是“请”,是“陪”,无论说法如何客气,也许就是囚禁的代词儿!许久,胤禛才吃力地问道:“是仅我一人去,还是带着护卫去?别的阿哥去不去?”年羹尧见他有点慌神,忙道:“奴才没问,既没旨意,爷自然要带着从人去的,奴才亲自护送您去。来人说还要请三爷八爷也去,大约是一回事情。”“四爷只管放心去。”邬思道知他乱了方寸,有点像惊弓之鸟,遂笑道:“不要杯弓蛇影,没有那么多的事。年亮工也不必去,你是朝廷二品大员,招牌大了反而惹眼。有什么事打发狗儿(狗儿就是李卫)回来说一声就成。”胤禛匆匆去了。屋子里只留下年羹尧和邬思道两个人,一个站一个坐,似乎有点无话可说。年羹尧睨着眼上下打量着邬思道,见他连座儿也不让,心里暗骂“这个穷酸跛子如此恃宠拿大”,便端起桌上的凉茶吃了一口,顺手泼了,径自坐了邬思道对面,向着火,许久才问道:“老邬,你在想什么?”“唔——”邬思道一怔,从沉思中醒过来,“我在想今后,局面更是纷繁,可怎么应付?”年羹尧粗声粗气一笑道:“你可真是赤胆忠心!过去、现在、将来,是如来三世法身,凡人哪里知道?这份心操得无味!”邬思道盯视年羹尧一眼,说道:“人定而胜天,也不见得我们就全然听由命运摆布。哲人察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观一叶之落,而知秋之将至。”年羹尧跷起二郎腿,笑道:“那你可算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贤哲人了!闲来时我常想起你,人品、学识、智谋都不是常人所能及。只可惜怎么就如此坎坷遭际!不然,庙堂之上,还少了你出将入相么?”“我虽不能出将入相,难道现在不是为朝廷出力?”邬思道听了这番刻薄讥讽,不禁一笑,“我遍观史书,前知岂止五百年?至于后知,五行星命也略知一二,天人感应,医卜相术也都还将就得来。只你也知道,医不自治,所以有李铁拐,有孙膑,那也是没法子的事。”年羹尧身子一探,说道:“哦?原来先生还精于子平京房之术?你看四爷命相如何?”“十三爷也问过我四爷的命相。”邬思道说道,“我说四爷龙骧虎步,鹰隼雄鸷,为君则是理乱龙泉,为臣则是治世英才——这不消问,四爷命系于天!”年羹尧哈哈大笑,拍着大腿道:“先生滑稽,瞧不出是个捣鬼的能手,弄玄的积年!为君为臣你都说了,真是万无一失!”邬思道笑道:“本来君相之命无常无定,德配于天,即为君;德配于地,则为相,这点子道理你明白么?亮工,说四爷,是一码事;说你,我或者就不捣鬼弄玄。别看你回到北京,在四爷府循规蹈矩,出了京,就又是一番光景,老邬错说你没有?”年羹尧正笑着,听见这话戛然而止,惊道:“你这是什么意思?”“你除了德、能、权、谋,还多了一个胆。”邬思道架起拐杖,悠悠地踱着,“这一条,无论四爷哪个门人都不能比,这原极好。不过,你生性忍而多疑,所以不可玩火。你本命是金命,贵极人臣,但若玩火,火可要克金,那就不堪设想。”年羹尧也站起身来,一句话不说,紧盯着邬思道。“我虽通五行,遵的却是儒道。”邬思道看也不看年羹尧,继续说着:“你不同,你自幼就无赖顽皮,读书不成,打走了三个塾师。你在南京玄武湖练水军,洗了一个村子。你从军西征,以一员微末偏将,先斩后奏,杀掉陕西总督葛礼。你不是善人。”年羹尧听了,神情松弛下来,笑道:“我当什么大不了的呢!这都是人人知道的。”“也有人不知道的。”邬思道端详着年羹尧,缓缓说道:“你嘴角这条纹,名曰‘断杀纹’。你有没有杀婢的事?三个塾师是学问不好,还是管了你的闲事?你剿水匪,血洗一村,有没有筹饷劳军的意思?你杀葛礼,是单因他阻你筹粮,还是因他在南京任总督时曾得罪过你?就是这次来承德,你是奉旨来的,还是自请述职?”年羹尧背上微微沁出汗来,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倏然间一股杀气冲了上来。“不要玩火,这是我一片慈心相劝。”邬思道一边踱一边娓娓而言,“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遇知己之主,结骨肉之亲,托君臣之义。你与一个残废人怄哪门子气?我们都是为了四爷,为了天下社稷,存此一念,你可与古之良将相匹,置图于凌烟阁上;灭此良知,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四爷是雄主,你打定主意才好!”年羹尧垂下了头,他已经服了邬思道,这是他有生以来头一次打心里服别人,良久才道:“先生,羹尧谨受教。写在最后以上论述就是邬思道去送粮,年羹尧不敢杀邬思道的原因,胤禛很重视邬思道,并且,邬思道还知道年羹尧心里面的小算盘!

其他网友观点

产品可分三六九等,人的价值也有高低,有的人自带光环,让人敬仰;有的人歪瓜裂枣,不幸被淘汰;还有人因背景不同而命运各异,《雍正王朝》中的许多人和事,就呈现出这种特点。同样是人,面对年羹尧却有不一样的下场,运粮官被杀,巡抚被罢免,邬思道安然无恙,何也?时也!命也!谁能在西北呼风唤雨?唯年大将雍正刚刚继位,人心不稳;胤禵又被调回京城,西北无大将,边防空虚。罗布藏丹增趁机发动叛乱,西北的形势不容乐观。雍正任命年羹尧为大将军,让他平定西北叛乱。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大清江山社稷,也关系到雍正的位置是否坐的稳。所以,雍正对年羹尧寄予厚望,给予他黄马褂、密折专奏、临机专断等权力。年羹尧也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在吃了雍正赐的“定心丸”后,赶紧清理了富宁安,全面接管西北。这时的年羹尧,已经成了西北名副其实的“土皇帝”,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甚至连九爷都要对其下跪。但是,年羹尧并没有满足眼前所得,玩起了养寇自重。他一边留下缺口,让叛军能够有粮草供应;一边以叛军为筹码,对朝廷狮子大开口。雍正也没办法,只好勒紧裤腰带,尽量满足年羹尧的胃口,为此,还抄了曹家,朝廷开支缩减,得罪一大批人。这就像有些公司身怀绝技的员工,离开他不行,老板也只能暂时妥协。到最后,各省的钱财以及国库的存银,基本被年羹尧掏空,但他依旧还在吃拿卡要。人都是得寸进尺的,朝廷的退让,导致年羹尧开始作威作福,真的把自己当个人物,朝廷命官也是敢怒不敢言。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面对几个小人物,年大将军当然是想杀就杀,想罢免就罢免。如此一来,还能起到威慑作用,巩固自己的权力。具体人物,区别对待年羹尧飞扬跋扈,大杀四方,但人还是比较理智的,知道什么人可以动,什么人不能动。毕竟仗还没打赢,该收敛还是要收敛,比如,户部的运粮官,报出八爷的大名后,年羹尧还是给面子的,老八不是他得罪得起的人;雍正派去西北的十名侍卫,年羹尧也不敢真的杀,只能吓唬一下。先看被杀的运粮官。此人是田文镜的手下,负责运输河南的粮饷,因大雨而耽搁了一天。从军法上来看,罪不至死,最多也只是几十军棍,但此人霉就霉在那是公开场合,年羹尧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必需要找一个“典型人物”。其他人要不没问题,要不就是大人物罩着。只有河南的运粮官犯了事还在为自己找借口,你越辩解就越激怒年羹尧,完全是把自己往枪口上撞。年羹尧与田文镜虽然都是潜邸旧人,但关系并不密切。所以,他要处置田文镜的下属,也不必顾及那么多。如果运粮官的“觉悟”高一点,直接下跪认错求饶,给足年羹尧面子,也不至于身首异处。年羹尧处置他,如同捏死一只蚂蚁,既没有大的波澜,还能提醒在场的其他人,乖乖地把钱粮按时送来。再看被罢免的甘肃巡抚范时捷。他是大清开国名臣范文程的后代,又是朝廷的二品大员。年羹尧虽被他激怒,却也找不到杀他的借口,何况人家是西北的封疆大吏有部分兵权在手,随便杀了容易影响影响士气还会导致朝廷猜忌,因此,只好将其罢免。最后来看邬思道,虽然没有运来足额军粮,但年羹尧不杀他,原因有三:一、两人是故旧,有些许情谊。邬思道能够顺利去雍王府上班,给四爷出谋划策,年羹尧起到了猎头的作用,功不可没;年羹尧在四川工作,也没忘打点邬思道,还给他寄过礼物。由此可见,两人有点交情。此外,邬思道是年秋月的意中人,差点成了年羹尧的妹夫。二、邬思道是雍正的人,年羹尧投鼠忌器。邬思道虽然不在朝,但毕竟是雍正的军师,突然跑到西北,年羹尧也不知道他的底牌。万一是雍正派来的特使,年羹尧杀了也不好对雍正交代。三、年羹尧不敢。邬思道的智商与谋略,年羹尧心里清楚的很。没有万全之策,没有后路,人家不会轻易跑到西北。年羹尧即便有杀心,也要考虑到邬思道的智商,想的越深就越犹豫。秋媚说:邬思道敢去西北,就有充分的把握搞定年羹尧。年羹尧不杀他,还算理智。人家无事不登三宝殿,来了必然有事,杀了不仅坏事,还会后患无穷。

其他网友观点

年羹尧被雍正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领二十余万西北大军平叛期间,年羹尧可以说将他的杀伐之心,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其中,既有年羹尧管辖之下的地方督抚,还有并非年羹尧直接管理节制的其他省份的官员,可是只要稍微触动了法纪,年羹尧便直接来个先斩后奏,丝毫不留情面。而这也使得全国上下各级官吏是人心惶惶,甚至将年羹尧唤为“魔头”,进而对其犹如“谈虎色变”一般,谁也不敢踏足西北军营半步。可即便是如此,还是有人不惧年羹尧的“淫威”,明知运送大营的粮草数量不足,同时运粮期限已过,按照既往情况肯定会被处死的情况下,依旧欣然前往,而这个人便是邬思道。最终,事情的结果也没有如同此前,邬思道不仅被年羹尧封为上宾,受到了热情招待,其本人也从西北大营之中全身而退。当然,这其中有着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年羹尧对于邬思道的一份尊重,而邬思道的出现的出现所带给年羹尧的那份“恐惧”与“担忧”,才是年羹尧如此热诚对待邬思道,并听从其劝谏,迅速出兵平定叛乱的根本原因。年羹尧在西北的作威作福,很大程度上是在“待价而沽”。年羹尧雍正的关系可谓是非同一般。他是雍正的藩邸故人,这份标签不仅是年羹尧本人一生都在背负,就连其家人也永远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可以说从八旗制度上来说除了依附于雍正,年羹尧再无其他选择。与此同时,此时的雍正已经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两人之间既有着主仆关系,更是有着亲缘关系,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可对于年羹尧来说,他一直都想要获得更多的自主与自由,以至于他从“九子夺嫡”的时候开始,就在进行着疯狂的试探。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只是安排其前往江西镇去捉拿任伯安和刘八女两位钦犯,同时查明《百官行述》的下落,可年羹尧却将全镇百姓进行了屠戮,并且还瞒着雍正私自侵吞了整个江夏镇的财富。在这之后的年羹尧,在得知自己将要成为陕甘总督的时候,在没有和雍正做任何汇报的情况下回到北京,并且也没有优先到雍正府上进行请安与协商,擅自一人在北京城内上蹿下跳,想要“脱离”雍正以谋求“自立”的心思可谓是昭然若是。最终,雍正还是通过一系列的雷霆手段,让年羹尧暂时性的认清了现实,更是明白了自己除了依附于雍正再无其他出路,于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年羹尧便“老实”了下来。然而,西北战乱又起,年羹尧奉命领兵出兵西北,前去平定叛乱,这无疑是让年羹尧看到了新的契机。当然,此时的年羹尧并不是想要“自立”或者是背叛雍正,毕竟雍正已经登基称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年羹尧要的只是更多的权力、地位、财富,以及此前他一直就非常在意的自主和自由。于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待价而沽”,以换取更多的政治利益,年羹尧便是选择了“拖”的策略。一方面,年羹尧对于叛军,是极为的“宽容”。年羹尧统领的西北大军虽然将整个青海团团包围,看似摆出了一副要将叛军活活围困死的态势。可实际上,年羹尧并未真的下“死手”,他给予了叛军充分的“生存空间”,并且主动导演了一出“灯下黑”,故作不知叛军主力位置,极力延缓决战时间,以使得西北的局势维持现状。另一方面,对于自己这一方的人,年羹尧又是出奇的“狠辣”。如果说,军前擅杀富宁安,是为了震慑军中的反对势力,以树立年羹尧自身作为统帅的威信,此举尚是情有可原,可年羹尧对于其他省份的地方官员,也一样的痛下杀手,确实是过于的上纲上线了。为了支援年羹尧打仗,不仅雍正掏空了国库,就连地方府库的存粮和存银,也尽皆送往了西北,遇到数量不足或者行期延误的,按理说确实是应该体谅地方的难处。可年羹尧却丝毫不留情面的将这些官员斩杀,弄得全国上下是惶恐不安,都将西北视为“禁地”,为保自身性命只得敬而远之。可反观年羹尧这面,却是根本没有体会国之艰难,依旧锦衣玉食,铺张浪费,与在朝廷之中节衣缩食的雍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年羹尧并不是不知道国家的困难,以及雍正的困难,他这样做,只是希望籍此谋求更多的政治利益,毕竟,只要叛军一天不灭,年羹尧就可以继续耀武扬威,盛气凌人的对待所有人。而年羹尧现在不仅要是的现在如此,即便是叛军平定之后,也需要的同等的待遇。所以,年羹尧只是在等一个机会,那便是雍正再也支撑不下去时候,这个时候他再出手,无疑将是挽救雍正于危难之中,其权势与地位也必然会更加的显赫,较之轻而易举的消灭叛军,更将会是不可同日而语。邬思道的到来,给年羹尧带来的是深深的“恐惧”。当年羹尧看到邬思道缓缓走入大帐的时候,心中先是一份惊讶,随后就是一阵惶恐,毕竟,此时围绕在邬思道身上的问题太多了。首先,究竟是谁派邬思道来的。在年羹尧的认识里,邬思道起初是雍正府上的潜邸幕僚,随后前往李卫府上“半隐”,至于其前往田文镜府上的事情,他都可能是未必知晓。于是,这个时候的年羹尧必然会对邬思道究竟奉谁人之命前来而倍感疑惑,到底是李卫、十三阿哥胤祥,还是雍正安排其前往,年羹尧必然是拿捏不准的。其次,邬思道此行的目的是什么。邬思道此行押解的河南省支援的粮草,不仅数量没有达标,并且时间上还延误了,这样的方式太过于的刻意,甚至是有考验和考量年羹尧的嫌疑,这更加让年羹尧感到了疑惑,并且猜想是否真的是因为自己此前的行为而引得雍正的不满,还是对此要有什么样的说法,再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安排,年羹尧也是要陷入疑惑之中的。再次,邬思道究竟已经知道了什么。由于邬思道与雍正的特殊关系,以及能力与远见,都让年羹尧不免紧张起来,毕竟当年的邬思道虽未与康熙谋面,仅凭借康熙的著作就能对康熙的内心所想了如指掌,那么此时的邬思道已经洞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以及准备对年羹尧说些什么,这无疑都会让年羹尧倍感紧张。于是,年羹尧一改此前对待其他官员的态度,先是将邬思道的“罪责”全部免除,随后将其奉为上宾,热诚招待,而这为的便是了解邬思道此行的真正的目的。此时的邬思道并没有直接道破年羹尧的“虚伪”,也没有揭露年羹尧“待价而沽”的想法与行为,而是在与年羹尧的交谈中,拿来一盏灯,放在地图上,这个时候灯柱的影子正好将法轮寺完全遮住,年羹尧也就这样心照不宣的明白了邬思道的用意。可以说,邬思道这是在用一手“将计就计”,瞬间点醒了年羹尧。一方面,此时的雍正因为年羹尧在西北的战事不利,已经到了极为不利的境地,在这样拖下去雍正垮台了,年羹尧自己的必然也将无法自保。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邬思道这是在借喻催促年羹尧出兵,为的是要年羹尧帮助雍正稳定皇位,只有这样年羹尧才能保住现有的一切,否则就真的是害人害己,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另一方面,邬思道用这招灯下黑,也是在提醒年羹尧。年羹尧玩儿了一手“灯下黑”,从而“藏住了”叛军,但是这在雍正的眼中,只会是“掩耳盗铃”,雍正对此早已是一清二楚,一切依然能为雍正尽皆所掌握,所以邬思道这也是在劝谏年羹尧能够好自为之。在听了邬思道的一番言论后,年羹尧这才恍然大悟,带兵迅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帮助雍正挽救了危局,同时他自身也得到了极尽的封赏。其实,从邬思道的视角来看,其主动向田文镜请命,愿意亲自前往押送粮草送至西北大营,并不是单纯的为了那几千两的幕酬而呈一时的“匹夫之勇”,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是无比安全的。年羹尧深知邬思道与雍正的关系,所以一看到邬思道其首先想到的便会是雍正,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羹尧也就不敢对邬思道有所造次,毕竟,如果真的擅杀了邬思道,那只能映衬年羹尧此时的心虚与惶恐,也只会增加雍正对其的不满与猜忌,所以年羹尧断不会至此的。

其他网友观点

拒绝抬杠,用事实说话!大家好,我是回眸满清,这个问题我简单分析一下。既然是影视剧中的镜头,咱们姑且抛开正史,按照影视剧的逻辑进行推理年羹尧罢巡抚、杀官员,但是,面对毫无官职的邬思道,非但不敢无礼,还得敬若上宾,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同出一门在《雍正王朝》一开始,胤禛到江南筹备粮食,他第一次和年羹尧见面的时候,年羹尧就提到他为了找到邬思道多么费心,而胤禛也特别交代,要照顾好邬先生的饮食起居,可以说,年羹尧是在胤禛之前就认识邬思道的后来,虽然年羹尧青云直上,但说到底,他和李卫都是雍王府出身的人,官威再大,对于雍王府的府人也得给三分薄面,更何况邬思道在雍王府的地位又非同寻常,连雍正都要忌惮,他年羹尧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开罪这样的人的;二:年秋月从邬先生进入雍王府开始,他的生活就完全由年秋月负责,而秋月也是尽心竭力把邬先生照顾的十分周到。日久生情,两人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年秋月多次想捅破这层纸,都被邬先生阻扰,他早就断言,年秋月会成为雍正拉拢年羹尧的纽带,她终究会成为四爷的人!果不其然,最后年秋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作为哥哥的年羹尧何尝不知道其中缘由,对于邬先生这个差点成为自己妹夫的人来说,年羹尧也确实没有生气、发火的理由,相反,他还得存有一丝愧疚和尊重。故而,哪怕邬先生不是代表田文镜去的,年羹尧照样会以礼相待;原因三:形势所逼年羹尧出任西北大将军,却始终找不到叛军的主力,军粮和军饷几乎掏空了国库,其他省份、或者说整个大清都勒紧裤腰带在支援西北战场,雍正也是顶着所有压力盼着年羹尧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班师回朝。年羹尧杀运粮官、罢巡抚,除了嚣张跋扈,可能也真是急了。西北的大致情况谁都了解,这时候,邬先生不请自来,以邬先生的能力,肯定是找到了什么破解之法,这对急于一战的年羹尧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会下黑手!其实,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和邬先生的交际并不多,在发生了江夏镇惨案之后,邬先生对年羹尧已经有所不满。后来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不正是邬先生出的招,胤禛才把李卫安插在了年羹尧身边吗?所以,邬先生主动到西北献计一事,还有太多疑点值得推敲

版权申明

本文"《雍正王朝》年羹尧西北用兵杀运粮官罢巡抚,为什么不敢杀邬思道?":http://www.baibapfp.com/article/202309197177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yfshare@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土堆网 我爱学习
人生就是为了不段学习而生的!
  • 156521文章总数
  • 10w+访问次数
  • 2356建站天数
  • 推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