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的一些王室成员,排名最后没有希望继承的继承人都不愿意放弃王位继承的身份呢?
这问题的范围太大,欧洲、中东、甚至亚洲都有王室,有的国家是绝对君主制,有的国家是君主立宪制,所以各国对于王位继承的规定是不一样的。我试着缩小范围以英国王室为例来解释。英国的王位继承顺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可能已经排到了1000多位,英国女王这一支已经排到了第20位。按照常理推断,不出意外的话,王位继承权一定是在女王这一支手里。排名太靠后的继承人根本不可能继承英国王位,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干脆放弃王位继承权呢?这有点想当然了。按照英国的法律,王位继承人几乎没有权力放弃自己的继承资格——这权力在议会手里。王室成员,包括女王在内,不能决定谁是继承人谁不是,如果议会不通过相关法律,没有人可以放弃自己的王位继承权。▲英国女王和凯特王妃出席公务▼ 以历史上著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为例,他爱上了离过婚的美国社交名媛辛普森夫人,如果娶她为妻就与英国教会的规定背道而驰——在当时那个时代,一国之君不能娶信奉天主教或离过婚的女人为妻。爱德华八世为了娶辛普森夫人,作出了退位的决定。不过,王位继承资格虽然是他与生俱来的,但也不是他想退位就能退位,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只有在议会通过了退位法案之后,爱德华八世才能退位”。1936年,议会通过法案,爱德华八世退位成为温莎公爵,他的弟弟约克公爵乔治六世(女王的父亲)登基成为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接下来又过了二十年,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爱上了离过婚的彼得汤森,引发了宪法危机。和她的伯父爱德华八世一样,在王室地位和情人之间作出选择——如果和彼得汤森结婚,马上失去王位继承资格。到最后,玛格丽特公主还是决定离开汤森,理由是意识到自己对于英联邦的责任,其实更大可能性是不愿意放弃王位继承权和王室津贴——毕竟,人没有钱,没有地位,相当于什么都没有。▲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 又过了几十年,安妮长公主的儿子彼得·菲利普斯爱上了一个信天主教的女人奥特姆·凯莉。按照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如果彼得娶她就得放弃王位继承资格(他当时排第11位),想娶她同时保住继承权只有一条路——奥特姆改信新教。最后的结局是奥特姆为了爱情放弃了天主教信仰,转而接受了英国国教圣公会的洗礼(梅根嫁给哈里王子之前也接受了圣公会的洗礼)。▲彼得·菲利普斯和妻子奥特姆▼ 总之,对于王室成员来说,王位继承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要放弃必须得到议会批准。按照英国这架势,1000多位继承人有一半人放弃资格,议会都得忙得不可开交了,哪儿还能干别的呢?
其他网友观点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为了和她结婚而放弃了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可见他为爱情而付出了多少。但从实际上讲,菲利普亲王继承希腊王位的希望其实是比较渺茫的,因为他的爷爷才是希腊国王,而他的父亲,只是希腊的一个普通亲王,作为亲王之子,他继承希腊国王的概率,差不多就和他的小曾孙,英国哈里王子的儿子继承英国国王的概率差不多吧。所以表面上看是放弃希腊王位继承权,可实际上,这个所谓的继承权,恐怕还真没那么值钱。更何况,今天的希腊已经是共和国,连王室都不承认了,如果当年他真能继承王位,恐怕今天就得多个“亡国之君”的头衔了。如果说菲利普继承希腊国王的概率已经很渺茫了,那他继承英国国王的概率,则可以说是低破天际了,至少得排在数百名开外。菲利普亲王也能继承英国王位,只是需要先死上几百号人作为希腊亲王的儿子,菲利普亲王为什么能继承英国王位呢,难道是因为他“嫁”给了英国女王?当然不是,他有资格继承英国王位,是因为他和妻子伊丽莎白二世一样,都是英国前君主维多利亚女王的后裔,根据英国王室继承法典,凡是汉诺威先帝侯夫人索菲娅的直系后代,都有资格继承王位,作为维多利亚女王的直系后代,菲利普亲王当然就更有资格了。只不过,比他有资格的也大有人在,如果细细排上一排的话,他的继承顺序,就要排在几百名开外了,远远低于他所有的直系后代(除非有私生子)。所以菲利普亲王继承英国王位的资格,只是理论上的,要想真地实现,除非先死上几百号人,而且这几百号人里,还包括他的所有直系后裔,这等“好事”,换谁也是不愿意的。继承权有名无实,享有者却很少主动放弃欧洲现在仍有许多王室,比如英国王室,荷兰王室,丹麦王室,比利时王室等等,这些王国的王位继承法则,几乎都大同小异,也就是只看血缘。所以同英国王位一样,其他欧洲国家的王位,也有着一大堆潜在继承人,当然了,排到后面的,继承概率一样十分渺茫,甚至可以说是绝对不可能,就像菲利普亲王继承英国国王的资格一样。既然是有名无实的东西,这些享有王位继承资格的人,为什么不干脆公开放弃呢,难道只为图个虚名?其实说到放弃王位继承资格,倒还真不是没有。别的且不说,光是上面提到的菲利普亲王,就已经放弃过希腊王位的继承权了,只不过他这么做是有明显目的的,那就是为了和伊丽莎白二世结婚。也不知道是不是遗传的原因,菲利普亲王的二孙子哈里王子,前不久也宣布退出王室,当然也就等同于宣布放弃王位继承资格了。而且真要说起来,哈里王子放弃的英国王位继承资格,可比他爷爷放弃希腊王位继承资格要“有实”多了。因为菲利普的爷爷才是国王,而哈里王子的爸爸只要能熬过老妈伊丽莎白二世(应该不会熬不过吧),就可以自己当国王了。除了这爷孙俩,其他的欧洲王室成员,哪怕继承权排在几十上百名开外,也极少有站出来主动放弃继承权的,他们保留这项资格,究竟是图的什么呢?明知继承无望,为何还不放弃继承权?因为这样做极不划算前面说到的两个放弃继承权的案例,很明显,都是有特殊目的的,而且都与婚姻有关。菲利普亲王是为了和英国女王结婚,哈里王子则是为了自己的妻子梅根而退出王室。这就说明,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一些特殊目的,欧洲王室成员的确是会主动放弃继承权的。而除此以外,就很少有人主动放弃这种有名无实的权力了,这其实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有关。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王位继承资格只有象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还站出来说自己放弃继承权,而又实在的理由,那会被外人怎么看?当然是看成哗众取宠的小丑了。这就好比前不久发生的“乾隆后裔投诉易中天”事件,所谓的乾隆后裔,其实是努尔哈赤长子储英的后代,连近支宗室都算不上,更不是真正的乾隆后裔。所以且不论他的投诉有没有道理,光是这个身份,就足以让人笑掉大牙了,不但易中天不会搭理他,其他人也只会把他当成笑料看。所以那些享有“继承权”的欧洲贵族们,不会也不应该公开放弃这份继承权,否则就会成为世人笑柄了。而保留这份特权,就相当于为他们保留了一张进入上流社交场合的入场券,就算不直接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光是得到的名声和体验,也是足够普通人仰望的了。这其中的利益得失,相信没有哪个欧洲贵族会不明白吧,放弃继承资格,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那是傻子才会做出来的事。
其他网友观点“嫡长子制”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至少到西周时期,已经完全成熟完善。因为西周采用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嫡长子制”。天子的嫡长子将来也是天子,其他儿子是诸侯。诸侯的嫡长子是诸侯,其他儿子是卿大夫。秦汉时期,中国进入了皇权社会。在皇权社会里,分封制逐渐减少,到了最后消失了。但嫡长子制却一直延续了下来,皇位应该由嫡长子来继承,这一点依然是深入人心的。嫡长子制的持续落实,意味着非嫡长子,将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但是奇怪的是,其他那些非嫡长子的皇子,就算本身已经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但他们依然对皇位有着浓厚的兴趣,总想着皇位能落到自己头上。(嫡子继位,图取其意)那么,本来就已经没有了资格,为什么这些皇子们还要坚持不的去争夺呢?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皇子们总是对皇位有那么大的兴趣?主要的原因,就是皇子将来在成为皇帝,与成为王爷,在待遇上,差别实在是太大了。皇帝是天下之主,所有的人都必须向他跪拜,权力无边。他想杀谁就杀谁,他想拥有什么就可以有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王爷就不一样了。他想要权力,但是他不敢有。因为他一旦拥有权力,皇帝就会觉得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就会猜忌他,削夺他的权力,乃至于杀他。王爷的人生,似乎也没有什么上升的空间。其他的普通老百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官当得越来越大,最后出将入相。但是王爷没办法出将入相,因为他们不准拥有权力。王爷能够做的,就是当一个“富贵闲王”。整天也就是看些歌舞,喝些小酒,吟些诗词。这样的人生,完全是颓废人生。夹着尾巴走完一辈子,这样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怎么着,王爷都想要争夺皇位。那么,本来嫡长子制已经确定了皇位继承关系,皇子们还要争夺,他们有机会吗?其实,机会还有有不少的。(九子夺嫡)一、太子权力和皇帝权力之间的矛盾。皇帝是当下的权力中心,太子是未来的权力中心。如果皇帝身强力壮,年富力强,权力中心就比较稳固。但如果皇帝的身体衰败,那么,大臣们为了将来自己的地位稳固,必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太子身上。或者就算皇帝身体依然很好,一些没有机会接近皇帝的人,他们也会把所有的投资都放在太子身上。甚至有一些人迫不及待地要撺掇太子推翻皇帝,提早获得皇位。这样一来,皇权和太子权力就会发生了矛盾。只要皇权和太子权力发生矛盾,其他皇子就有机会了。比如,康熙虽然早早的把胤礽立为太子,但是其他皇子不断地在康熙面前说,太子想篡位。因此就造成了康熙对胤礽的猜忌,把他的太子之位给废了。因为康熙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其他皇子就觉得机会来了,所以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盛况也就出现了。后来,康熙很反感这种情况,又把胤礽重新立为太子。但是,这并没有解决太子权力和皇帝权力之间的矛盾,所以最后康熙又把胤礽给废了。而这样也造成了直到康熙去世的那一刻,皇子们依然在为争夺皇位而拼搏。(李世民剧照)二、太子的功劳赶不上其他皇子。如果当皇帝的在对待儿子的态度上尽量一视同仁,想要培养他们,给他们立功的机会。这样一来,非嫡长子就有可能建立比嫡长子更大的功劳。当非嫡长子建立比嫡长子更大的功劳的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功高震主”的现象。比如,康熙一开始就对他的儿子们一视同仁地着力培养,在政务和军事上都给予他们很大的锻炼,因此,他们的能力就很高。比如十四皇子胤禵,就建立了很大的战功。最明显的例子是李世民。李渊虽然早早地把李建成立为太子。但是,因为李世民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远远超过了太子李建成。同时,李世民还掌控着军队,有很大一个团队。因此,李世民就有本钱觊觎太子之位。最后,也就因此爆发了“玄武门政变”,李世民夺位成功。三、太子的能力明显不足。作为嫡长子的太子,虽然已经确立了其继承皇位的资格,甚至已经当立皇帝。但是,很可能因为太子的能力有限,因此,其他皇子也就产生了想法。比如,晋惠帝司马衷因为能力极为有限,是个白痴。因此,其他王爷就有了想取代他当皇帝的想法。于是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再比如,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因为在当太子期间,遭到了很多老师的批评,因此,李泰就有了想夺取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想法,在李世民面前拨弄是非,最后逼得李承乾铤而走险造反。(杨广剧照)四、皇帝喜好非嫡长子。虽然应该嫡长子继承皇位。但有时候,皇帝却喜欢非嫡长子。这样,继承顺序就只能人为被打破。比如,刘邦因为喜欢刘如意,不喜欢刘盈,因此,差点夺了刘盈的皇位,给了刘如意。再比如,杨坚喜欢杨广,而不喜欢杨勇。因此,又夺了杨勇的太子之位给杨广。由于历史上有这么多不是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先例,因此,就算其它皇子不是嫡长子,他们也想努力一把。万一情况发生改变了呢?皇位不是可以落到自己头上吗?(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其他网友观点英国王室成员没办法继承王位,但是作为王室成员他们能享受到极高的待遇和荣誉。作为女王的伊丽莎白每个月能从财政中拿到一般人拿不到的薪酬,同时作为王室的代表出行以及平常食宿都是有专人照顾,重要的是不需要自己开工资。其他王室成员达不到女王的标准,但是也有自己的收入,同时王室成员的标签能让他们更好的游刃与各大富豪之间,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地位,这是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拥有的资源,所以不会有人放弃。
其他网友观点不是无法放弃,放弃了就回不来了,看看平民的艰辛,他们心里也犯嘀咕。很小的皇位继承权不代表不享有平民没有的权利,为什么放弃?!还有万一前面的继承人都死了,自己岂不是就可以继位了。现在许多国家虽然有皇室,国王也只能有一人担任;其他的继承权很小的皇室成员,也是个存在的必要,不是身份说放弃就可以放弃。作为皇室成员,做人做事要为国民模范,言谈举止要得体;他(她)的出生就决定了他摆脱不掉皇室身份;还有从小成长在锦衣玉食的环境中,就是允许自主放弃皇室身份,那以后要独自谋生的生活会习惯?!脱离了皇室,如果再拿着,前皇室成员身份给皇室抹黑,这是皇室坚决不允许的。最好的做法就是牢牢的呆在皇室里,不要整天想着主动放弃皇室身份。放弃皇室身份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日本皇室女性,虽然没有继承权,但日本也规定公主外嫁必须放弃皇室身份。她们不是希望很小,而是没有继承权。国家一定要考虑到极端情况,皇室成员多数出现意外,那些继承权很小的皇室成员,就相当于一个备份;不至于找不到皇室成员来继承皇位。所以也不能要皇室成员随便放弃皇室身份。
智能推荐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为什么国外的一些王室成员,排名最后没有希望继承的继承人都不愿意放弃王位继承的身份呢?":http://www.baibapfp.com/article/202309197177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yfshare@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