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一家专注于互联网知识问答的网站!
百科网 > 营养 > 正文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

发布时间:2023-09-19 08:43:13 来源:互联网投稿 阅读次数: 118 本文有: 9894个字 大约需要阅读时间: 25分钟
优质回答:

汉武帝6岁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29岁才有的长子刘据。相比较十几岁就做父亲的其他帝王们而言,汉武帝可谓是“老来得子。”因此,武帝备感欣慰,加上同卫子夫正处于浓情蜜意之期,所以没多久就确立刘据为太子。但是,由于汉武帝在位时间太久,以致于刘据已过中年,并且儿孙满堂,却于皇位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如此一来,必然会“夜长梦多”、横生变故。原因很简单,汉武帝不止刘据一个儿子,而围绕皇嗣位置的竞争向来残酷无情。更何况,自从舅舅卫青去世后,刘据背后的势力在逐渐瓦解。所以,表面上看,刘据的太子之位安若磐石,实际上是危如累卵。好在汉武帝总是以一副“非刘据不传位”的姿态示人,如此才阻挡了一部分人觊觎的目光。然而,汉武帝真的是非刘据不传位吗?其实未必。(汉武帝剧照)汉武帝的儿子概况汉武帝一共六个儿,即太子刘据、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少子刘弗陵。其中刘据为皇后卫子夫所生;刘闳为王夫人所生;刘旦、刘胥同为李姬所生;刘髆为李夫人所生;刘弗陵母为赵婕妤。其中,在汉武帝众子当中,齐王刘闳英年早逝,刘弗陵尚年幼,所以其他人都有角逐太子之位的资格。因此,各个蠢蠢欲动、蓄势待发。特别是武帝晚年,属昌邑王刘髆的实力最强。因为他有两大靠山,一个是舅舅、二师将军李广利,另一个就是丞相刘屈氂。李广利被汉武帝委以重任,刘屈氂则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也就是汉武帝的侄子。但刘屈氂同李广利如死党一般,走得最近。(卫子夫剧照)而此时的刘据倒显得形单影只,实力单薄,原因是:一、舅舅卫青已经去世;二、母亲卫子夫年老色弛,已不受汉武帝宠幸;三、姨夫公孙贺一家及卫青一部分后人均获罪被诛。所以到最后只剩下一些忠实敦厚的朝臣还能勉强为刘据呐喊站队。既然刘据陷入孤立无援,那么遭人算计已成必然,而汉武帝的态度犹为重要。汉武帝的态度刘据之所以遭人算计,其实同汉武帝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因为汉武帝连年征战、四处用兵,加上个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刘据主张还百姓休养生息,停止对外的扩张。但汉武帝的治国为政理念恰好同刘据相反。如此一来,刘据同汉武帝便在政见上产生分歧,以致于渐渐受到冷落。后来,汉武帝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立刻把刘据推向更尴尬、艰难的境地。一年,汉武帝巡游途经赵地河间,当地官员为奉承汉武帝,于是故意导演了一出“献美”的戏。官员说,此地有一赵家女子从小双拳紧握,从未有人能掰开过。武帝好奇,于是驾临该户人家。见到神奇女子后,汉武帝轻轻一掰,小女子双手马上展开,并且露于手心一对精美玉钩。而小女子又生得艳若桃花,武帝即刻笑纳,后赐封婕妤。也就是著名的“钩弋夫人。”赵婕妤怀孕14个月,生儿子刘弗陵。传说尧母怀胎14个月生下尧,因此汉武帝将赵婕妤的宫殿命名为“尧母门”。尧为“五帝”之一,武帝此举,等于是向人传递了一个传位于刘弗陵的信号。(钩弋夫人)那么汉武帝为什么不考虑李夫人之子刘髆呢?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因为汉武帝向来对外戚有抵触情绪。所以李广利等人越是积极,结果事与愿违,刘髆在汉武帝心中凉得也越快。因此,正是由于汉武同太子刘据关系的微妙变化、及青睐幼子刘弗陵的举动,让刘据的威严扫地,更遭来一些人争相踩踏、算计。算计刘据的人可能是墙倒众人推吧,首先对刘据发难的人是黄门苏文及小黄门常融、王弼等人。其实所谓的“黄门”不过是汉武帝的侍从,同太监的性质相差无几。而正是由于他们能靠近武帝的原因,所以便有了污蔑刘据的便利条件。一日,刘据入宫探望母亲卫子夫,由于呆的时间久了一些。苏文便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 。武帝非常生气,于是往太子宫邸追加二百名宫女。刘据明白缘由后,痛恨苏文。不久,苏文又指使常融告密,说听说武帝生病,刘据喜形于色、笑逐颜开。后幸亏武帝查实,常融完全是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所以怒斩常融。(江充剧照左)其次,刘屈氂、李广利等人也是阴刘据的一类人,只不过他们不敢大张旗鼓罢了。因为只有刘据倒台,才能扶刘髆上位,他们在等待机会。再则,对刘据下手的人就是江充等人。江充是著名的酷吏,专门充当汉武帝打击奢靡极欲皇亲贵胄们的工具。而江充为讨武帝欢心,所以一向“秉公办事”,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因此,自然难免同太子刘据产生一些冲突。而现实的情况是,如果一旦刘据即位,于江充便是世界末日。所以江充在汉武帝的有生之年必须将刘据扳倒,方可性命无虞、前途无忧。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拿“巫蛊”做文章。巫蛊之祸始末其实,让刘据身死名裂的巫蛊之祸是汉朝巫蛊之乱的发酵期。因为,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已经查实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阳石公主(武帝女儿)、卫亢(卫青长子)等人行巫蛊诅咒自己的罪证,涉事人员全部被处死。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江充蛊惑汉武帝说,宫中邪气很重,还有巫蛊作祟。为了使汉武帝相信,江充还找来胡人巫师一起忽悠。巫师的说辞同江充大同小异,而武帝总感觉自己精神恍惚,百病缠身,于是很快相信二人的胡话。接下来,汉武帝便派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彻查巫蛊。江充几个人沆瀣一气,活干的很卖力,皇宫被翻了个底朝天后,终于“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桐木刻的小人儿与写在丝帛上的诅咒。刘据根本没有埋过这些“蛊物”,但百口莫辩。况且汉武帝尚在甘泉宫调养,刘据本想当面辩解,奈何江充横加阻拦。迫于无奈,刘据只好听从老师石德的建义,假传皇命,将江充及胡巫捕杀。随后,刘据调发母亲的宫廷卫队守备宫门。而一些不清楚内幕的人纷纷扬言太子要造反,于是引起长安城内一片混乱。这时黄门苏文趁乱逃出京城,到甘泉宫面见汉武帝,说刘据有作乱迹象。起初武帝并不相信,于是派使者召太子来问话。但使者不敢入城,转而回报说太子已经造反。此时,丞相刘屈氂一面向人禀报太子谋反,一面惊慌失措地逃离京城。此时,汉武帝终于相信儿子谋反,于是下诏命刘屈氂带兵平叛。刘据寡不敌众,只好矫诏释放监狱囚徒,同刘屈氂军队对抗。之后,刘据又四处“调兵遣将”,结果征集来的胡人部队被武帝的侍郎马通截流。于是刘据又持符节到北营军营请护北军使者任安出兵,结果任安闭门不出。万般无奈,刘据又强行组织市民同刘屈氂对抗,双方会战五天,血流成河。最终,刘据兵败逃亡,后被逼杀于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一农户家之中。残害太子刘据那些人的下场刘据去世的消息传回京城后,汉武帝才有所醒悟,于是派人彻查巫蛊之祸的来龙去脉、细枝末节。结果,证实刘据是被冤枉,完全是江充蓄意栽赃、逼迫陷害。而江充及胡巫之前已经被刘据杀死,于是汉武帝下令灭江充全族。黄门苏文则被置于横桥上活活烧死。另外,凡是对太子动过武的人一律满门抄斩。甚至连举兵观望的任安及放刘据出城的田仁也一同腰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内者令郭穰告发刘屈氂夫人用巫蛊诅咒武帝,并且还揭露了刘屈氂同李广利背后策划拥刘髆为帝的内幕。汉武帝下令调查,结果情况属实。刘屈氂被腰斩,家人被枭首示众。李广利叛逃匈奴,其宗族被灭。总之,曾经同刘据直接或间接有过节的人均被武帝杀的一个不剩。巫蛊之乱,前后有数十万人被无辜杀害,俨然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斯人已去,汉武帝万般悔恨,然而能让他遥相凭吊的只有耸立在京城的一座思子台与孤悬于湖县的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其他网友观点

汉武帝的报复,说伏尸百万并不为过,虽然数量上还达不到真正的一百万,可是意义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巫蛊之祸,西汉最大的一场内斗,可以说直接导致西汉的政局走向了不可知的变化。可惜的是,这场内斗的主角都是无辜受害者。例如刘据,再如卫子夫,最后才是这个看起来昏庸荒唐,但实际上也倍受煎熬,闷闷而终的汉武帝刘彻。巫蛊之祸前,西汉朝廷一派和谐,太子贤良,虽然没有武帝之姿,但是仿战国信陵君魏无忌之心胸宽广,爱才如命,广纳贤士。如此太子都受到汉武帝之认可,当年卫子夫还怕刘据执政风格与汉武帝截然不同而令汉武帝不满,但汉武帝都笑着表示:“这天下未来是你的,那么这些不好的事情让我来做,你直接继承我打造的好局面就好了”这可不是说反话,而是汉武帝的确是有心给儿子一个完整的江山。汉武帝快三十岁才有儿子,当年储君之位都有亲王觊觎了,而直到皇太子刘据来临,汉武帝给了他很高的期望。为了刘据的成长,汉武帝连以往不能忍受的“门客制度”都容忍,可见为了刘据的成长,汉武帝是做出了改变的。可是刘据的成长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卫子夫一家子,从卫青到霍去病,汉朝人完全没有想到,一个歌女竟然还藏有这么大的家族潜力。卫青和霍去病成为了汉朝的中流砥柱,直接给刘据撑起了腰杆,而汉武帝一生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卫子夫也会变老,随着儿子多了起来,老婆多了起来,卫家反而成为了后宫的第一敌人,于是才有了“巫蛊之祸”的悲剧。瓦解卫家与太子刘据:一场预谋已久的内部斗争公元前90年,卫子夫阵营的丞相公孙贺首先被盯上。汉武帝时代的丞相并不好当,几乎没有丞相善终,当年都把公孙贺吓哭了,才勉强接过这个担子。但是作为卫家仅存在朝中的重要力量,公孙贺自然要被针对。这一年,他的儿子公孙敬声被曝出贪污了一千九百万军费,因此被逮捕入狱。后代史称“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这个朱安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因为朱安世是一位很著名的通缉者,可是很久都没被人抓到。而公孙贺请求以抓住朱安世归案,以此来保儿子一命,汉武帝应允。后来朱安世也真的被抓住了,公孙敬声也被放了出来。但是,一场看不见棋手的博弈开始了,朱安世被捕入狱后,忽然举报说公孙敬声和汉武帝女儿私通,除此之外,公孙父子还用木人埋藏在御道上来诅咒汉武帝。而历史中,关于谁指使朱安世这么说,朱安世又是从哪里知道这些消息,全部不得而知。就这样,一个莫名的搅局者朱安世就引出了大祸。当时的汉武帝的确身体不好,而汉代,属于对于玄学等力量认识尚且矇昧的时期,木人诅咒一事让汉武帝几乎确信了这种说法。于是公孙父子这回被一起打包入狱,不久,父子二人在狱中被杀,关于这件事情的证物木人,或者是公孙贺的证词几乎无处可寻。这场大棋以公孙贺的死亡成功开启,随着公孙贺之死,卫青长子,汉武帝女儿还有一系列卫家阵营的人被杀。这个时候,江充因为向来懂得这种玄蛊之道,于是上书汉武帝,汉武帝的病情还没好,因为“蛊惑”的源头没有找到,江充请求进入后宫为汉武帝找到源头。其实这是这场博弈的最关键点,一旦汉武帝同意。江充,或者说江充背后的人,就可以把矛头直接对准卫家的核心人物,卫子夫,还有与江充有仇,执政方式与汉武帝截然相反而引起朝中部分大臣仇视的太子刘据。果然,猜忌心强的汉武帝因为他人谗言过多,也失去了理智。先前早已有身边的人诬告太子,汉武帝还因此杀过几个进谗言之人。但面对这种所谓的诅咒,身体的确变弱的汉武帝还是相信了。就这样,提前被放置在东宫的“木人”被江充、苏文找到,太子刘据顿时胆战心惊。这场看不见棋手的博弈,最可怕之处在于,太子被诬陷竟然无法反抗。而刘据也只能采取石德之议,诛杀陷害他的江充。在这件事上,刘据是真的无辜,江充是真的奸臣,但是事情发生到这里,就已经不是刘据和江充等人可以控制的了。巫蛊之祸的最关键节点即将到来。首先,刘据身边有内奸,竟然屡次干扰了刘据正常申屈的行为,先是让刘据认为汉武帝其实已经遭奸人所害,而石德所说,莫覆秦皇与扶苏之故殇,这也成为了刘据“造反”假象的根源。而汉武帝一开始听说江充被刘据所杀,而且刘据带人自卫,是出于自保。了解自己的儿子的汉武帝至此都没有怀疑东宫叛变,而是认为江充逼得太子太紧,导致太子过度反应。但这个时候,刘据之死不可避免了。囚徒困境:汉武帝、刘据两人都在靠猜测反目成仇太子刘据身边有人在怂恿太子起兵,效仿当年信陵君抢夺将领兵权救赵之故事。而汉武帝呢?很巧合的,他派出使者竟然没有见到太子就跑了回来,直接和他汇报,太子起兵造反了。汉武帝完全不知道使者其实压根没有见到太子,甚至没有进长安城。因此,汉武帝震怒,出兵镇压刘据。而刘据也看到了父皇派来的军队,本来刘据还有一拼之力,调集兵马形成对峙,以此空出时间来和父亲相见,得以解释前因后果。可是这盘大棋十分可怕,刘据所持兵符,被人宣传为假兵符,其中掌管北军的任安,竟然不出兵,除此之外,其余的正规军也突然像约定好了,不为太子所用。太子唯有母后卫子夫的护卫队可以调动,其他的守城人员以长安城内的平民、囚徒来组成临时军来反抗。五日,这场囚徒困境整整五日,刘据兵败,只好逃跑,但是刘据在逃跑的时候,竟然没有被阻止下来,守城门的田仁竟然以太子与汉武帝的关系其实没有那么紧张之由,放太子逃跑,其实田仁此次动作,让刘据失去了最后直面汉武帝的机会。田仁后来被杀。这场“巫蛊之祸”的最终针对者,卫子夫果真自杀。因为无法解释,卫子夫知道自己陷入了这场大棋,唯有以死明志。刘据逃出城外,逃到湖县友人家中躲藏。在这个过程中,令狐茂作为清醒者,以死明谏,上书汉武帝《上武帝讼太子冤书》。可能是因为卫子夫的以死明志,汉武帝此时已经有些醒悟,发现的确有人在操作此事,理清了太子确实为无辜的实情。可是为时已晚,刘据已被追兵追上了,史称是不想因为被追兵所辱而自杀,汉武帝无法挽回太子之死。直到太子死亡,其实汉武帝和刘据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解释,这才是巫蛊之祸的最可怕之处。其实刘据兵败之时,汉武帝已经清醒,也没有再杀太子之意,严格来讲,太子不是死于汉武帝之手,而是死于一系列设计之手。而布局者,恰好是熟悉太子的性格,才一步步把太子逼向深渊。再太子死后,田千秋再次上书,阐述江充之奸猾,实则等同在告诉汉武帝,其实一直以来,江充是奸臣大家都清楚,酿成此祸事是一场巨大的阴谋。田千秋以及令狐茂二人的连番上书,除了为太子申冤,但其实还说了更深沉的本质,那就是汉武帝陷入了被控制的局中。这才是真正的“巫蛊”。血洗朝堂,表面报仇,实则清洗暗流巫蛊之祸除了卫子夫、刘据、公孙贺被杀是最大损失以外,接下来汉武帝的报复,为巫蛊之祸的结局添上了血腥的一笔。时至今日,都仍然无法判断究竟是谁所操作的巫蛊之祸,在当年汉武朝来讲,对汉武帝本人而言是一场巨大的耻辱,也是对于自己执政江山的一次巨大挑战。首先是江充这位“死士”,一直在这场大棋面前蹦哒的他被全家连坐,诛杀三族。然后才到苏文,苏文被汉武帝以儿子烧死巫师之法,也是活活烧死。汉武帝继续排查,发现自己的丞相,攻打太子的主力刘屈氂与带兵在前线的李广利曾经就有合谋陷害太子的计划。这可让汉武帝胆战心惊,因为朝堂被背后的推手已经渗透至深,他身边可用之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希望卫家垮掉,太子死掉的二心之臣。而真的明白事情脉络的令狐茂、田千秋也是到悲剧发生的时候才得以说出真实想法,但为时已晚。因为渗透太彻底,强势的汉武帝带着丧妻,丧子之痛开启了这场大屠杀。组成了“巫蛊之祸”的完整部分。先是当年挥刀向过太子的人,全部被追责连坐,其次进过诋毁太子的谗言的,也全部被杀连坐。连坐意味着,不仅仅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的亲族被全部屠戮,如此报复,让朝堂一时失声。汉武帝的报复在后世有着巨大的争议,看似报复,但实际上,汉武帝此举更深层次意义是为了清洗朝堂中的暗流。据史料统计,巫蛊之祸前后为此死去的人高达数十万,时间也持续了十分之久,而光是刘据守城长安之时,就已经死去几万人。后来汉武帝建了一座“思子宫”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巫蛊之祸,在后来把霍光认为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而历史研究也猜测霍光或许是这场巫蛊之祸的核心推动者之一。直到刘据的孙子刘询上位,敢废皇帝的霍光势力才被清除。这股数十年的阴霾才真的消失殆尽。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其他网友观点

汉武帝征和二年,汉朝国都长安,发生了一起由巫蛊之术引起的政治事件。汉武帝花费数年心血培养的接班人戾太子刘据,惨死于这场灾难中,许多政治上层人物被杀,国都内百姓有将近40万人受到牵连,一时之间,人人自危,都不敢站出来发声。这就是著名的巫蛊之祸。后世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巫蛊之祸,但一定程度上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其中最为可怜的还是要属太子刘据以及曾经冠宠后宫的卫皇后。如果没有巫蛊之祸的发生,以卫皇后的家族实力以及汉武帝对太子的栽培,可以说他未来接班人的身份毋庸置疑,不过这场政治事件的发生,也不仅是因为奸人的挑拨,汉武帝性格的多疑,以及对儿子的不信任,也是造成刘据被害的重要原因。一年后,这件事情便被汉武帝平反,所有牵扯其中之人,但凡有污蔑,伤害戾太子刘据之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当初参与巫蛊之祸陷害太子的奸人其实有两股势力:李氏外戚李广利和其女婿刘屈氂,利用巫蛊之术害人的始作俑者江充和汉武帝内侍,苏文。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对刘据呢?征和二年春,汉武帝查出阳石公主和公孙敬声私通,还企图用巫蛊之术来害自己,便下令将牵涉在其中的两位公主,公孙贺父子二人以及卫青的长子全部就地正法。这一下让刘据的势力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刘屈氂被晋升为丞相,这让拥护昌邑王的李广利一党蠢蠢欲动。身为皇帝,身边的人自然知道见眼色行事,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生下刘弗陵,尧也是孕育十四个月才出生的,汉武帝便以此为由,说道:“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这其中不难看出,他对刘弗陵的厚望,苏文见此便更加肆无忌惮,江充认为自己与太子和皇后有矛盾,便也伙同他们一起陷害刘据。纸终究包不住火,知道真相的汉武帝并没有轻易放过他们任何一个人,相反,就像那次巫蛊之祸一样,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征和三年,守卫汉高祖祭庙的郎官,田千秋上书为刘据鸣冤:“做儿子的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打,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我梦见一位白发老翁,让我上此奏章”。原本对巫蛊之祸就心存疑虑的汉武帝,这下更是坐实了自己的想法,刘据果真是被冤枉的,于是他让田千秋当自己的辅佐大臣,开始着手惩戒残害太子的小人。涉事的江充下令被满门抄斩,苏文在横桥之上被活活烧死,丞相刘屈氂处以腰斩,其妻子也难逃一死,李广利当时正在前线打仗,当听到汉武帝逮捕自己的妻子,准备处置家人时,还想击退匈奴以此将功补过,可没想到带去的数万大军全军覆灭,自己成了俘虏,后被杀害。当时巫蛊之祸发生时,刘据曾经逃到一个家境贫寒的人家苟且偷生,那户人家为了奉养刘据经常编织草鞋来卖,后来有人来抓留刘据,那户人家为了保护他献身了。当时前来逮捕刘据的人,一个叫张富昌的男子被封为题侯,新安县令史李寿被封为侯,后来这件事情被平反后,他们都被满门抄斩。总而言之,所有蓄意以及残害过太子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巫蛊之祸时,汉武帝相信奸人所言,认为刘据蓄意造反,便将部分兵权交到丞相手中,让其不惜代价抓捕主谋,后来汉武帝幡然醒悟,明白其中阴谋,为太子平反,数百人因此再受牵连,而这,都是因为汉武帝的一句话。

其他网友观点

跟太子刘据的死有关的,共有约14人: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李广利,左丞相刘屈氂,水衡都尉江充,黄门侍郎苏文,小黄门常融、王弼,御史大夫商丘成、德侯景建、邗侯李寿、题侯张富昌、重合侯马通、侍中仆射马何罗、北军使者护军任安。这14人靠着巫蛊之祸,可谓是功成名就,都获得了十分丰厚的封赏,如左丞相刘屈氂,他原只是一郡太守,但因前丞相公孙贺被巫蛊所牵连,他得以直接升为左丞相;御史大夫商丘成,在巫蛊之祸前,原只是大鸿胪,但因平定所谓的刘据叛乱有功,得以升任御史大夫;马通、马何罗,他们本只是一个小侍郎,但就因平定叛乱有功,是一朝鲤鱼跃龙门,成为世袭王侯。当然,他们虽都依靠着巫蛊之乱,得以获得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其结局却都不怎样。刘据本就是被诬陷的,他会死,与这14人脱不了干系,对于汉武帝而言,他们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害死自己儿子的罪魁祸首,因此等汉武帝幡然悔悟时,他们自然就是首当其冲,要被清算的一群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们最后或被杀,或自杀,或灭一族,或灭三族,或斩首,或烧死,总之是没啥好下场。首先是江充。作为导致刘据身死的罪魁祸首,她是首当其冲的被汉武帝清算。前91年,巫蛊之祸刚刚过去不久,汉武帝在有些之人的引导下,他幡然悔悟,知道自己冤枉了儿子刘据,由此大彻大悟下,他化悲愤为怒火,下令将罪魁祸首江充诛杀,并夷灭其三族。再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李广利,及左丞相刘屈氂,这二人在巫蛊之祸中虽不是主谋,但却也算是从犯。当时,李广利、刘屈氂皆属昌邑王刘髆一党,为了让刘髆有夺嫡的机会,他们是明里暗里的支持江充去陷害刘据,并在武帝的面前是多次推波助澜,最终促使武帝害死来自己的亲身儿子。而后,当刘据被杀,储君之位空悬时,他们就按耐不住自己的小心思,意欲谋夺储君之位,但是他们的小算盘,武帝早就有了察觉。如此,在刘屈氂还未有行动时,武帝就先下手为强,将刘屈氂腰斩。而李广利因事前投降了匈奴,所以未被武帝清算,但因其投降匈奴一事,其族被武帝灭族。其次是黄门侍郎苏文,小黄门常融、王弼,他们三人都是协助江充陷害刘据巫蛊武帝一事的主犯,因此这三人的结局最后也是悲惨至极。首先是黄门侍郎苏文,他是向武帝谎报刘据造反的第一人,也是“协助”江充在太子宫中“挖出”桐木人的主犯,如此武帝幡然悔悟后,就将苏文活生生的烧死在横桥之上。其次,小黄门常融、王弼也没有什么好下场,皆被武帝下令诛杀。最后是御史大夫商丘成、德侯景建、邗侯李寿、题侯张富昌、重合侯马通、侍中仆射马何罗、北军使者护军任安,这七人虽不是直接害死刘据的主犯,但却是间接害死了刘据,他们或是见死不救,或是推波助澜,或是在平定刘据之乱时过于狠绝,直白的说,他们的死多半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听从武帝的命令,但因武帝对刘据的思念,并将这思念转换为怒火,这些曾经平定所谓的刘据叛乱的功臣,他们自然就被武帝记恨上了,并为此也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首先是御史大夫商丘成,他在后元元年,因被人诬陷诅咒汉武帝,最终畏罪自杀。其次是重合侯马通、侍中仆射马何罗,他们二人因惧怕自己会像江充一样被灭三族,所以合谋决定先下手为强,欲行刺武帝,但因马何罗为金日磾发觉搏拘,武帝提前知晓,最终重合侯马通、侍中仆射马何罗被诛杀,其族也被武帝下令灭族。再是德侯景建、邗侯李寿、题侯张富昌,他们三人因擒获太子一党的要臣,并平定刘据有功,因此都得以封侯,但是之后因武帝认为他们三人是逼死刘据的罪魁祸首,所以最后以各种原因将他们三人处死。最后是北军使者护军任安,他虽没有参与到巫蛊之乱中,但因汉帝认为,任安见出现战乱之事,想坐观成败,看谁取胜就归附谁,对朝廷怀有二心,“怀诈,有不忠之心”,因此将其腰斩。总的说,这13位跟刘据之死有关的人,他们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天子一奴伏尸百万啊!

其他网友观点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古代最具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他生于“文景之治”的西汉盛世,幸运地继承了父祖遗产,变“无为”为“有为”,对内在文化上“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管制盐、铁,行市易、平准之法;对外停止与异族和亲,发动了三次声势浩大的反击匈奴战争,并一举击败匈奴,洗刷了自汉高祖刘邦以来几代人的耻辱,大扬强汉神威。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英明神武的汉武帝亦无例外。他在位后期,年老多病,疑神疑鬼,逐渐变得专横暴虐、穷奢极欲,他任用酷吏、滥杀无辜,极度迷信、妄想长生不老、祭祀诸神、劳民伤财,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终于将文帝、景帝数十年积蓄挥霍一空,使西汉王朝社会经济状况严重恶化,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据记载,汉武帝驱逐匈奴,广开三边,时西汉王朝对外交往、贸易频繁 ,产自异域的奇珍瑰宝和各种高级奢侈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原,更加刺激了年迈武帝的骄奢淫逸。在位后期的武帝,已无早期的奋发有为,他大兴土木,广设苑囿、宫殿,陈设布置美轮美奂、穷极奢华,厚待四方宾客、使者、商贾,招待赏赐无数。同时,汉武帝效仿秦始皇,也喜欢巡游八方,他先后出巡过十余次。元封元年(前110年)他北巡至朔方(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并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向匈奴炫耀军威。随即南下登中岳嵩山,再东巡海上,到东岳泰山封禅,再至胶东沿海北上至碣石(今河北昌黎), 随后转向西经北郡、九原(内蒙包头)折返长安。其行程长达1万8千余里,沿途车马喧嚷,随扈若云,声势浩大,“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金钱以巨万计”,可谓挥金如土,其花费远超秦始皇。 史载:武帝继位之初,“人给家足” ,库府充实,但经过数十年几无停歇的对外战争,致使“海内虚耗” 。随着岁月流逝,武帝自觉日渐衰老,精力不济,便千方百计地寻求补救之法,遂开始迷信鬼神,寻访、搜求长生不老仙药。元鼎五年(前112),有个叫栾大的方士来到京师长安,吹嘘说自己经常往来海上,见到过仙人,有办法弄到长生不老的仙药。武帝大喜,不疑有诈,陆续封骗子栾大为五利将军、天土将军、地土将军、大通将军、乐通侯,赏赐黄金(黄铜)万斤,并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长公主嫁给栾大为妻。最后骗局败露,汉武帝一怒之下,腰斩栾大。但他仍不放弃幻想,还是不断派人到海上寻访神仙,期待有人能够成功,求取不死仙药。晚年的武帝疾病缠身,疑神疑鬼, 有一次睡觉做梦,梦见几个木偶用剑抽打他,惊醒后病倒,他臆想是臣下或吏民下蛊诅咒造成的,于是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拉开了帷幕。武帝派酷吏江充负责调查此案,江充乘机四方构陷,八方株连,先后有数万人被罗织进这桩子虚乌有的冤案中而惨遭戕害,其中包括丞相公孙贺和其子、位居九卿之一的公孙敖、武帝亲女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皇后卫子夫的亲侄儿长平侯卫元(大将军卫青之子)等显赫人物。后江充栽赃陷害太子刘据,唆使他人告发太子东宫中藏有木偶人,并诬他用针刺偶人、以“厌胜”法术诅咒武帝早死,面对诬陷,太子刘据百口莫辩,惶恐不已。 征和二年(前91年 )七月,太子被迫矫诏(假传圣旨)捕杀江充,并释放牢中囚徒,发放武器,将其武装起来,后率领他们攻占长安各衙署及四门。武帝震怒,命丞相刘屈氂率军捉拿太子,两军在长安街巷上激战数日,太子刘据兵败逃走 ,后自杀身亡,卫皇后闻讯后也自杀了。这一案件在第二年被认定为冤案,太子刘据被平反昭雪。只可惜斯人已逝,无法挽回。汉武帝追悔莫及,在长安城郊修建“思子台” 一座,以滋纪念,并表忏悔之意。但武帝仍未收手。后来,丞相刘屈氂(武帝侄)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妻舅)也被指控暗中从事巫蛊活动诅咒武帝,刘屈氂被冤杀,李广利被迫投奔匈奴。一场大规模讨伐匈奴的战事却由于非军事原因而惨遭失败,遂引发武帝思想上的巨大震动。后来,老迈昏聩的他开始反思并逐渐觉察到所谓巫蛊活动均无实证,纯属以江充为首的一群酷吏制造的冤案,武帝怒不可遏,下令诛灭江充三族,其余的酷吏及党羽一并捕斩,中止了这一惨祸的继续蔓延。“巫蛊之祸”前前后后共有数万人血溅刑场、身首异处。武帝毕竟非一般之人,他虽然已亲手铸成大错,但一连串的挫折迫使他开始反思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在其人生中最后一次东巡蓬莱回长安后,他下令遣散了所有的方士。大臣田千秋建议在西域(新疆)轮台屯兵戍守时,年已七旬的汉武帝借机召集群臣,颁布了被史家称之为“仁圣之所悔”的《轮台罪己诏》。在这封著名的“罪己诏” 中,武帝毫不掩饰地承认自己犯下的众多失误,坦然地检讨了自己的过错,还表达了改正错误的决心:“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随后,他大张旗鼓地铲除各种弊政,成效很大。两年后,武帝崩逝。临终前,他托孤于霍光、桑弘羊等辅臣,让他们继续遵循“轮台诏书”之精神,罢兵息战,奖励农耕,轻徭薄赋,与民生息,整饬吏治,审刑慎罚,使得因“巫蛊之祸”而一度危机四伏的西汉王朝转危为安,并出现了“昭宣中兴”的勃勃生机。【插图源自网络】

版权申明

本文"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http://www.baibapfp.com/article/2023091971766.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yfshare@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土堆网 我爱学习
人生就是为了不段学习而生的!
  • 156521文章总数
  • 10w+访问次数
  • 2356建站天数
  • 推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