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网-一家专注于互联网知识问答的网站!
百科网 > 营养 > 正文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后代都发展的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9-19 08:43:13 来源:互联网投稿 阅读次数: 175 本文有: 5772个字 大约需要阅读时间: 15分钟
优质回答: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因编纂《四洲志》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又因主持“虎门硝烟”被称为民族英雄。1850年逝世于赴任广西途中。林则徐家族繁盛,他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而且后世香火甚旺,现在已经传至九代。长子林汝舟林汝舟(1814年-1861年),戊戌科进士,殿试第六名,授任翰林院编修,1861年去世。林汝舟一脉比较著名的人物是他的重孙林鸿汉,担任南京金陵石化职工大学教师、校长,获“南京好市民”称号。次子林聪彝林聪彝(1824-1878),历任六部主事、衢州知府、署浙江按察使等职。故居福州市现宫巷24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聪彝的子女比较多,占了林则徐后人的约2/3。三子林拱枢林拱枢(1827-1880),1842年林则徐遣戍新疆,林拱枢一同随往。补任内阁中书,在刑部工作十余年。后调任广西道,京畿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林拱枢一脉出了很多优秀人才,不乏革命烈士。林曾同,化名李良,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46年加入共产党参加地下工作,在解放战争中多次深入虎穴,获取重要情报。60年代受到冲击,1969去世。1977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林兴,李良的弟弟。生于1919年,就读于辅仁大学,1945年参加了解放军,是一名出色的解放军战士。解放后在安徽大学工作,后受到冲击,于1993年病逝。凌青(原名林墨卿),李良幼弟,生于1923年,是出色的外交家。他在燕京大学就读时参加革命,后经晋察冀根据地到延安从事英语翻译工作,“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就是他现场翻译的。20世纪80年代出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1997年收回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是他代表中国政府交联合国备案的。林子东,李良的妹妹,新四军老战士,先后在省出版社、社科院、社科联任领导工作。她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林则徐的四个女儿长女林尘谭,嫁给了河南布政使刘齐衔;次女林金鸾夭折;三女林普睛,嫁给了两江总督沈葆桢;小女林金銮,嫁给了秀才郑葆中。

其他网友观点

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一个清贫的家庭。家境虽然贫寒,可林家世代都非常重视教育,林则徐的祖父林正澄、父亲林宾日都曾考中廪生,以教书为业。林则徐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寄希望于科举考试取得功名,但都没能如愿,他们又把金榜题名的理想寄希望于林则徐。少年林则徐确实聪颖过人,12岁中佾生,也就是半个秀才,13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但在赴京参加会试时却落第了。林则徐才华横溢,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这时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邀请林则徐担任文书一职。正是在这个职位上,林则徐目睹了鸦片流入中国导致白银外流、国民嗜瘾的危害。后来林则徐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成为其幕僚,并在张师诚的扶助下,在第三次参加会试时,一举成功,入选翰林院,正式踏入仕途。此后,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苏按察使、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道光十七年升湖广总督。林则徐为官清正廉洁,为民兴修水利,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爱戴。道光年间,鸦片持续输入,造成朝廷国库空虚,民众体力羸弱,军队战斗力下降,长此以往,有亡国灭种之虞。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帝,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与黄爵滋本来同是“宣南诗社”的成员,与黄政见相似,也痛感于鸦片的危害,因此极力赞同黄爵滋的主张。于是,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他到任后,查封烟馆、缉拿英国鸦片贩子、销毁鸦片,禁烟成果卓见成效。在禁烟期间,林则徐曾写下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他积极搜集、了解国外讯息,学习国际公法,又加紧备战,整顿海防。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虎门督战,英军遂转头攻向浙江,随后长驱直入攻占大沽。道光帝慌了手脚,忙于求和,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林则徐,林则徐被革职,发配伊犁。林则徐忍辱负重,在流放期间不计个人得失,心系国事。他在疆期间,翻阅大量资料,实地考察了多地,认为沙俄是我国西北的威胁,应加强西北边防。道光二十五年,林则徐复出,就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道光三十年,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遗憾的是林则徐在赴任途中去世,终年66岁。林则徐被发配新疆途径西安时,曾题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有这么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一生,不计个人荣辱,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自己身遭流放也毫无悔意,确实令人钦佩。林则徐一生为国,宦海沉浮,几经荣辱,那么他的后人的境况如何呢?林则徐的妻子名郑淑卿,郑淑卿的父亲郑大谟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官至河南永城知县。他慧眼识人,认为当时只是秀才的林则徐必成大器,于是将长女郑淑卿许配给了林则徐。林则徐就在中举人的那一天迎娶了郑淑卿,那一年,林则徐20岁,郑淑卿16岁。林则徐一生宦海飘泊,郑淑卿深明大义与其患难与共,风风雨雨陪伴林则徐走过40余年。1847年,58岁的郑淑卿辞世。郑淑卿与林则徐共育有四子四女八名子女。其中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鸾早夭,所以只有三子三女长大成人。长子林汝舟,生于1814年,此时林则徐已是翰林院的庶吉士,负责编修。林汝舟同其父林则徐一样聪慧,他在24岁时高中进士,也同其父一样,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此后他一直在翰林院负责编修,直到林则徐逝世后他才升为翰林院侍讲。三子林聪彝,生于1824年,这时的林则徐已是江宁布政使。林则徐流放伊犁时,因长子林汝舟有职在身,由三子林聪彝和四子林拱枢随侍入疆。林则徐病逝后,林聪彝三年守孝期满应召入京,补内阁中书。后又被两江总督怡良赏识,协办团练事务,升为员外郎。同治年间,林聪彝任衢州知府、浙江按察使等职,在任期间,勤勉政事,政绩斐然。光绪四年,林聪彝在福州治水期间,积劳成疾,病逝家中,终年55岁。林聪彝的第五女林步荀也很有文才,她嫁与了姑父沈葆桢的儿子沈琬庆。林聪彝的孙子林炳章是光绪二十年的进士,曾任钦差大臣,也曾在福建负责戒除鸦片事务。民国时,曾任福建财政厅厅长、福建海关监督。后创办实业,1923年病逝。四子林拱枢,出生于1827年。林则徐发配新疆时,林拱枢只有15岁,他和三哥林聪彝陪伴父亲入疆。林则徐病逝后,他和三哥林聪彝一同应召入京,补内阁中书,此后十余年一直在吏部工作。后来到地方任江南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等职。1880年,53岁的林拱枢去世。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最末一代翰林林步随就是林拱枢的孙子,他是光绪二十九年的进士。他曾赴美任留学生总监、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等职。后致力于实业救国,但在动荡的时局中被劫受骗,家财散尽。另外,我国著名的外交元老凌青是林拱枢的曾孙。他原名林墨卿,在抗战时期为保护家人改名凌青。再来看一下林则徐的女儿们。长女林尘谭,她的丈夫是清河南布政使刘齐衔。刘齐衔是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德安知府、浙江按察使、河南布政使等职,为官清正,强力肃贪,名臣胡林翼对他就非常赏识。三女林普晴,她的丈夫便是晚清名臣沈葆桢。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六妹林蕙芳的儿子,所以沈葆桢还是林普晴的表兄。林普晴是位非常有胆识的女子,沈葆桢任广信知府时,为对付太平军沈葆桢四处募兵,很少在府治上饶。有次沈葆桢又外出募兵,太平军大举进攻上饶。城中无主帅,官员都劝林普晴赶紧逃生。可林普晴临危不乱,誓与上饶共存亡。她与守城军官制订守城方略,又亲率城中妇女为守城将士送饭。紧接着她当机立断,血书一封致衢州守将饶廷选求援。饶廷选紧急之下出兵广信,于是广信解围,而饶廷选却因为没有收到军令即调兵被革职,林普晴因血书乞援而赢得百姓敬重。同治六年,沈葆桢接办福建船政,家中事务全部交由林普晴打理。同治十二年,林普晴积劳成疾,于中秋之夜病逝,年53岁。至于林则徐的幼女,史料并无记载她的名字,她的丈夫郑葆中是一名秀才,郑葆中的父亲曾官至江西九江知府。林家的后人都非常优秀,这和林家“清廉自律、慎守儒风”的家风熏陶是分不开的,林则徐为国谋利、不计个人得失的忠贞气节和“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其他网友观点

林则徐有个后人叫林山,曾在九十年代参军入伍。当时有过新闻报道,是林则徐后代中唯一的军人。今天又找了一下,发现这位林则徐后人也已步入中年,人也发福了。退伍后,林山转业做了警察,一家三口生活在祖居地福州。林山是林则徐第二子林聪彝的第六世孙,属于林则徐的第七代后人。到现在,林则徐直系后裔已经到第九代了,总人数五百多。这个家族还是很兴旺的。林则徐出生时,乾隆朝名臣徐嗣曾上任福建巡抚。林则徐的父亲,夹在欢迎的人流里,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沾沾喜气,便为之取名“则徐”,即效法徐大人。不成想,林则徐之后的名气,比徐嗣曾还大的多。中国近代史的标志性事件,便是鸦片战争。而林则徐是其中的主要人物。林则徐最著名的就是虎门销烟和抗击英军。其实,林则徐为了与外国人交流,还掌握了英语、葡萄牙语。在他主持下,翻译的外文书籍、报纸,由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本书,也启发了后来的清朝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所以说,林则徐才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但在抗击英军时,林则徐被清朝权贵排挤诬陷,流放新疆。在新疆五年,林则徐也不辞年迈,实地勘察了新疆风土人情。五年后,林则徐被重新启用。但没几年,天平天国出现,林则徐被派到广西平乱。未就任,死于途中。算是没能和太平军交上手。但他在新疆的考察,还是为之后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埋下了伏笔。很早,林则徐就说出了:终为中国祸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林则徐在事业、理想上的接班人左宗棠,不仅是抗击太平军的主要人物。也曾亲自接受林则徐点拨。林则徐在从新疆回到内地后,于湖南特地找到左宗棠,并把自己亲手绘制的新疆地图交给他,面授机宜。另一个受到林则徐教诲的是沈葆桢,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桢少年时期便在林则徐家中读书,也是中国船政第一人。对台湾的治理,也有大功。相对而言,林则徐的儿子们,显得逊色一些。林则徐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林汝舟的年龄与两个弟弟相差十余岁,在林则徐还没被流放新疆前,就已经通过科举,进入翰林院。不过,也就止步于翰林院而已。一生算是比较清闲或没什么大作为的普通文官。子嗣方面,也人丁不旺。林则徐的次子林聪彝、幼子林拱枢,年纪较小。林则徐被发配新疆时,也才十八九岁,两兄弟负责侍奉父亲,也一同去了新疆。等到林则徐从新疆回来,去了山西、云贵做官两三年,两人仍然追随左右。不久,林则徐病逝。两人此时二十几岁,被清廷优待,以官员子弟的身份,安排了官职。其中,林聪彝先后被两江总督怡良、左宗棠提拔、推荐,在浙江、福建为官。林聪彝也算是省一级的地方大员。也因此在家乡买下了豪宅,即南明隆武帝在福州的大理寺。算是福州比较有名的建筑。林聪彝的子嗣在三兄弟中也是最多的。清末民初之际,林聪彝之孙林炳璋已经成为福州四大家族之一。林则徐幼子林拱枢在京任职时,以京察第一等,被择优提拔为山西汾州府知府。晚年,林拱枢以养病为由,回到福建老家。林拱枢的孙子林步随是清朝最后一代翰林。林步随的子女们名气比较大。其长子李良(化名,本名林曾同)是公安战线的英雄,曾孤身去外国完成特殊任务。另一子凌青(化名,本名林墨卿)是著名的外交家,四次出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简言之,林则徐三个儿子中,长子的官不大,子嗣不多;次子的官做得大,在老家也比较有实力,子嗣众多,也发展成了当地望族。幼子长期在北方生活,后代们也大多参加革命,解放后成为高官。可见,林则徐对于后代的教育,还是有成效的。他对于子女,曾有这样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甚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甚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总之,就是不给子孙留遗产。不过,以林则徐的清廉,应该也没什么遗产可留。福建人是怎么对林则徐后人的?两个字:悲凉作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应该被我们记住。即使广大中国人都忘了,起码出自于福建省的林则徐,也应该被本省人记住吧。可在翻资料时,却发现有一条新闻:林则徐的次子林聪彝家族墓地,屡遭盗掘。其中包括,林则徐曾孙林炳章墓地旁的一尊做工精美的麒麟,至今下落不明。甚至,其中连墓地旁的一对石狮子都被盗走了。还好因为石狮子体型太大,不容易隐藏,才被找回来。而更细小的陪葬玉器饰品,便入泥牛入海。以此推之,若不是林则徐本人的墓地是在军区大院里,恐怕也难逃厄运吧?但有一个很让人悲凉的反差,就在林则徐去世后不久,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为其夫妇制作了蜡像,以示敬意。以至于,林则徐成为第一个被塑蜡像的中国人。要知道,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抗击英军,主要对手正是英国。一面是自己国家的人,盗掘自己的民族英雄;一面是敌对国家的人,为之塑像致敬。林则徐在将近二百年前被称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国人至今却仍然有人不顾民族大义。

其他网友观点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而扬名,但之后等待他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晚年的宦海沉浮。林则徐一共生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分别是: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长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鸾、三女林普睛,四女林金銮。其中次女林金鸾夭折,林则徐儿女中长大成人的儿女一共是六个。长子林汝州也许有感于父亲晚年的遭遇,没有涉足政坛,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翰林,专心研究历史,其后人大多也没有涉及政坛。林汝舟一脉人丁并不算多,在这一脉中有一个后人,名叫林鸿汉,是林则徐的第六代长房长孙。林鸿汉出生于1941年,是著名的禁毒人士,2005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2006年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次子林聪彝倒是和大哥不一样,对于从政十分感兴趣,先后担任过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这一脉人丁兴盛,占据了林则徐后人总人口的2/3。林聪彝有一个孙子,名叫林炳章,在官场也是风声水起,在光绪时期担任过钦差大臣,在民国时期担任过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也算是显赫一时。除此之外,这一脉好像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三子林拱枢也是活跃在晚清政坛,先后担任兵科掌印给事中,京畿道、山西道、河南道监察御史。林拱枢这一脉,在之后的政坛上也是相当的活跃。林拱枢的孙子林步随是清末的最后一批翰林之一,曾去美国担任过留学生总督。从美国归来后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的官员,但来弃官从商,结果在军阀混战时期血本无归,最终穷困潦倒。林部随有子女六人,其中5人先后加入了我党,为祖国建功立业。长子林曾同曾化名李良,是著名的孤单英雄,从事情报工作;次子林兴曾是解放军的侦查科长;三子林墨卿(后改名为凌青)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驻联合国大使,是出色的外交官;次女林子国在抗战时期从事宣传工作,建国后曾在地质部工作;三女林子东参加过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凌青和夫人)在林拱枢的第六代后裔中,有一个叫做林记的小姑凉,是一个二次元漫画家,代表作《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创作了郭斯特这一形象。林则徐的女儿和女婿们,在此不再详细说了(找资料太累了)。

其他网友观点

林则徐在道光19年,1839年的广州虎门,将2万余箱,鸦片当众销毁。这20多天的硝烟运动,震惊世界。林则徐也一直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看到很多问答达人对于林则徐的后代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一一陈述。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位特殊的林则徐后人。他就是林则徐的侄孙林遵,福建福州人,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林遵出生于1905年,19岁的他满怀振兴海军的志气进入了烟台海军学校学习。五年以后,他考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皇军海军学院他又经历了五年的学习生涯回到了国内。回国后他历任国民党海军枪炮员,航海官等职务。1937年,他又到德国用两年时间学习海军潜艇技术。回国后在国民党海军担任要职。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的第五游击布雷大队与日军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前夕,林遵在郭寿生的建议一下,举行起义,配合解放军渡江。林遵准备起义后,隐退还乡。毛泽东对这一支起义海军部队的信任和对建设海军人才的希望使得林遵放弃了这一想法,决定为建设人民海军而贡献终生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林遵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海军学院副院长,东海舰队副司令等职务为新中国海军的建立和海军部队,官兵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1977年,林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年,林遵在上海病逝,去世前他仍然念念不忘海洋,舰队和海军。他的遗言就是埋骨东海,死得其所。林遵去世后,他的骨灰撒入了广袤的蓝色东海。文/红雨说历史

版权申明

本文"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后代都发展的怎么样?":http://www.baibapfp.com/article/2023091971764.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yfshare@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土堆网 我爱学习
人生就是为了不段学习而生的!
  • 156521文章总数
  • 10w+访问次数
  • 2356建站天数
  • 推荐回答